蓄電池放電儀的“性能”和“成本”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冤家,讓多少工程師面臨兩難的選擇,多少辛辛苦苦做的方案,由于成本問題不得不放棄。是為了性能不顧成本?還是為了成本犧牲性能?怎樣平衡性能和成本,這是在產(chǎn)品設計中亙古不變的話題。
對于同樣輸入輸出電壓的DC/DC電源模塊來說,輸出功率和工作溫度范圍是影響其成本的主要因素。電子器件工作溫度范圍一般分為:商業(yè)級(0~70℃)、工業(yè)級(-40~85℃)、車規(guī)級(-40~105℃)、軍品級(-55~125℃)等。由于溫度等級不同,對材料和制造工藝的要求不同,模塊成本就相差很大了。
如果在體積(封裝形式)一定的條件下實際使用功率已經(jīng)接近模塊額定功率,那么模塊標稱的溫度范圍就必須嚴格滿足實際使用需求甚至略有余量。如果由于成本考慮選擇了較小溫度范圍的產(chǎn)品,實際使用溫度已經(jīng)逼近模塊極限溫度的情況,怎么辦呢?這時可以采用降頻使用的辦法,即選擇功率或封裝更大一些的產(chǎn)品,這樣“大馬拉小車”,溫升低,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矛盾。
總之要么選擇寬溫度范圍的產(chǎn)品,功率利用更充分,封裝也更小一些,但價格較高;要么選擇一般溫度范圍產(chǎn)品,價格低一些,功率余量和封裝形式就得大一些。到底怎樣選擇,就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情況,綜合考慮了。